首页 >> 综合新闻

全国体育大会今天落幕 盘点四体会上四大“怪”
2010-05-26 07:43
[字体: ]

  今天,第4届全国体育大会将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作为非奥项目的阵地,全国体育大会在参与性、趣味性等方面大做文章,让这项盛会变得更亲民、更具观赏性。轮滑第一名拿不到一等奖,母子同场竞技各为其主,海军硕士与洗脚上田的农民同场竞技,四体会成为名将“落凤坡”……连日来,记者走访体育大会各大赛场,留意到很多有趣的现象,现集结汇总以飨读者。

  轮滑第一拿不到一等奖

  在所有四体会比赛当中,轮滑项目是吸引观众人数最多的,和其他项目老幼咸宜不同,这项比赛成了青少年的专场,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

  场上竞争激烈,场下气氛热烈。经过一番较量,孩子们结束比赛等待颁奖。但率先撞线的几名选手却并不开心,因为,虽然获得了第一名,但由于成绩未能达到一等奖标准,遗憾地只能领取二等奖。

  在女子300米个人计时赛中,参加决赛的12名选手中既有世锦赛速度轮滑马拉松青年组金牌得主、广州小将范楚倩,又有亚锦赛200米公路赛冠军、江苏队选手李雯雯。经过激烈角逐,天津队选手臧应璐获得第一名,但成绩未能达到一等奖所规定的27秒门槛线,因此一等奖空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男子300米个人计时赛上。如此一来,一等奖参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就成为各队争议的焦点。国际级裁判、曾多次出任香港轮滑比赛裁判长的吴锦雄告诉记者,此次比赛设定的成绩标准是参照去年世锦赛中国队选手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来确定的,但出现这样的偶然情况,应该及时对规则进行调整,避免一等奖空缺。

  不过,组委会表示,赛前已经公布了评奖标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只好依法执行了。

  广东队领队叶剑萍告诉表示,去年世锦赛是在浙江海宁的室内场地进行的,受场地、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今年体育大会进行较早,运动员还没有调整出最佳状态,成绩有所下滑很正常。

  壁球母子场上成“冤家”

  47岁的妈妈和17岁的儿子同场竞技?很多人都无法相信,这样的场面会出现在对抗极其激烈的壁球比赛中。代表安徽队出战的彭咏仪和代表上海队应战的孟潇旻在体育大会赛场上相遇,有趣的是,孩子他爸孟斐璇则是比赛裁判长。

  “老大一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拿起壁球拍。”彭咏仪说,她并不介意说起和意大利老公当年的跨国恋爱,因为那是一段浪漫的时光。当记者问道,两人是不是因为壁球结缘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个时候他很帅,我也很漂亮啊。”

  此番和儿子分别代表不同的队伍出战,让彭咏仪母子有了同场竞技的机会。最终,孟潇旻率队获得团体第2名,妈妈带领球队获得团体第3名。当记者问起父母对待壁球运动的看法谁更有道理,孟潇旻不假思索地说:“是爸爸。”虽然妈妈是自己的教练兼陪练,但小伙子还是更信服裁判长爸爸。

  事实上,体育大会另辟蹊径,淡化金牌、锦标,强调快乐、参与,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组团参赛。

  舞龙海军硕士遭遇农民军

  在体育大会的舞龙舞狮比赛中,海军硕士、上海工人还有各地农民齐聚赛场,这会不比学问高低,也不比收入多寡,比的是玩耍龙狮的技术。

  在全国体育大会舞龙舞狮赛场上,有一支队伍很特别,队员的发型是清一色的小平头,身板笔挺,动作整齐划一,原来他们是由海军工程学院学员组成的海军舞龙舞狮队,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支军人舞龙舞狮队,队伍的最大特点是高学历,所有选手均为硕士研究生。

  据介绍,海军工程学院舞龙舞狮队成立于2006年,表演突出军人和大海的元素和特色。9名举龙的队员身穿天蓝色的比赛服装,舞动的巨龙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队员们说,这套动作的名称叫“巨鲸闹海”,要的就是这股军味、海味。

  上海浦东三林舞龙队也相当有特点,他们是来自上海的一群工人兄弟,其中年龄最大的蔡维福已经48岁。另外,还有不少地方龙狮队成员,都是地道的农民出身。硕士、工人、农民同场竞技,奏响了和谐社会的乐章。

  众多名将如临“落凤坡”

  本届体育大会吸引了众多名将出战,如斯诺克名将丁俊晖、梁文博,美式九球天后潘晓婷,棋圣聂卫平,棋王许银川等。这些高手名人常常在国内外比赛中争金夺银,但在本届体育大会中,他们面对昔日手下败将时频遭败绩,四体会俨然成为“落凤坡”。

  棋圣聂卫平此番不想和古力等小辈在围棋上一较高下,而是玩起了自己业余爱好的桥牌,而且卖给朋友一个面子,代表云南队出战。结果重在参与的老聂率队获得了团体三等奖。

  多哈亚运会3金得主丁俊晖在体育大会上不再灵光,团体赛首轮就以0比3被梁文博率领的广东队击败,随后个人赛也无缘决赛,最终空手而归。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梁文博和九球天后潘晓婷,两人同样是双线失利,早早停止前进步伐。中国象棋方面,在专业组个人赛上,许银川第1轮、第4轮分别先败给浙江的黄竹风和北京的张强。好在吕钦稳健出击,不但获得个人赛一等奖,还帮助广东队拿到团体一等奖。

  丛培祥想念广东好兄弟

  四体会巧遇中国田径前辈

  “丛指导。”一声亲切的呼唤让众人将目光投向一位长者,他就是上世纪50年代三级跳远名将丛培祥。刚刚从江苏昆山全国田径大奖赛上归来的丛指导,马不停蹄地出现在四体会的赛场边。这位一辈子与体育结缘的“老体育”此番与广东记者偶遇,是想见见来自广东的老朋友,希望给在广东的老友周裕光、沈孝智等人捎上一份祝福。

  想念昔日广东老友

  丛培祥是我国培养的第二代田径好手,曾在国家队效力长达10多年,与他同时期的广东名将还有跨栏名将周裕光和短跑好手沈孝智。回顾昔日老友,如今早已退休的丛培祥感慨不已。他和周裕光等队友曾一起吃住训练,当然还有下乡进农场、进工厂当工人,甘苦与共。周裕光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得两枚跨栏金牌,并打破了亚洲纪录;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获得铜牌的谢丽贞正是周裕光的弟子。

  而沈孝智退役后更是桃李满天下,据统计,1997年前,他培养的弟子已经获得过108项全国冠军。

  全家均与体育结缘

  丛培祥的爱人吴亚青是与他同一时期的国家队选手,如今,他们的儿子在安徽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体育世家。“我的小孙子今年10岁,身高已有1.57米,”丛培祥说,“我每周都会带他练习一下,主要是强身健体。”

  “现在我们这帮好朋友,每年都会组织聚会。”丛培祥告诉记者,本来今年定在合肥的,但由于时间凑不齐,聚会时间只好延期了。

  如今安享晚年的丛培祥常常到市郊农庄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丛老说,中国体育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