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2022年全国“非遗”舞龙舞狮项目展演网络大赛圆满结束
2022-12-22 15:21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
[字体: ]

  2022年全国“非遗”舞龙舞狮项目展演网络大赛于近日落下帷幕,大赛经过初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三个阶段,共有23个参赛作品脱颖而出,长沙市望城区龙舞-祥龙献瑞等4支参赛作品获得了项目展演最佳传承奖,莆田市黄氏南少林舞狮传承人黄国雄-莆阳祥狮献瑞等6支参赛作品获得了项目展演最佳特色奖,北京白纸坊太狮-太狮献瑞等10支参赛作品获得了项目展演最佳展演奖,重庆市铜梁龙舞-飞龙在天获得了工艺展演最佳匠心奖,广东省鹤山市鹤山狮头制作技艺获得了工艺展演最佳工艺奖,云南省禄丰市一平浪龙灯会-龙灯编扎获得了工艺展演最佳展演奖。

  本次2022年全国“非遗”舞龙舞狮项目展演网络大赛报名参赛作品包括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非遗项目,充分展现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龙狮文化的地方传承,以下是本次大赛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参赛作品。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以大蠕龙、火龙、稻草龙为代表,具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套路丰富、动律谐趣的特点,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舞者参舞自由,退舞方便,群众参与性极强,不仅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同时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

  湛江人龙舞包括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是东海岛乃至雷州半岛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和大型广场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江舞草龙起源于草龙求雨,是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的古老习俗,相传唐代这里曾遇到一场旱灾,八仙中的韩湘子是叶榭镇埝泾村人,为解家乡危难,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使叶榭镇盐铁塘两岸得获甦生。以后乡民每年都以金黄色稻草扎成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四丈四节草龙,以祈风调雨顺。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草龙舞、滚灯舞、水族舞等民俗舞蹈。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成为深受北京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起源于北京宣武区白纸坊的太狮老会。白纸坊太狮参照了紫禁城太和殿门前的石狮子造型,狮身前后长约一丈二,狮头重约七十多斤,威武凶猛,大碑额头,翻鼻孔,窝窝眼,血盆大口,上面缀挂着七个大铜铃铛,表演时,一黄一蓝两只太狮同时出场,凶猛粗犷、形神兼备,具有鲜明中国民间“北派”舞狮特征,是北派狮舞艺术的突出代表。

  首届全国“非遗”舞龙舞狮项目展演网络大赛采用线上征集比赛视频的形式,易于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参赛,为全国舞龙舞狮“非遗”项目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本次赛事激活了社会力量,共同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保护我们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